330102-00-28-05-02-05 7月2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促进工业服务业赋能产业升级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指出工业服务业是面向工业的生产性服务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环节,并围绕推动服务型制造深入发展、全方位提高产业智能化水平、加速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构建“上海制造”新型服务生态平台以及保障措施五方面共提出17项举措,覆盖了人工智能大模型、人形机器人、低空航路航线等领域。

《行动方案》提出,要促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其中提到要创建国家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在汽车、电气设备生产和零部件加工等领域,打造一批人形机器人赋能制造应用场景,形成机器人生产解决方案。

7月4日,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庄木弟就曾在致辞中指出,人形机器人产业是上海创新与发展的关键领域,上海市政府将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支持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集聚,以实现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希望专家和开发者积极贡献智慧,共同塑造上海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领先地位。

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人形机器人创330102-00-28-05-02-05 新体系、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孕育开拓一批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到2027年产业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等发展目标。

上海此前也已先后发布《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及《上海市促进医疗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

今年5月,全国首个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上海浦东揭牌,其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青龙”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亮相。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市场体系总监杨正叶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人形机器人发展需要人工智能和工业化水平的提升,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达到应用阶段,工业化水平和材料科学也满足了人形机器人的发展需求。人形机器人具备的移动性和多功能性,适合在工厂中应用,而人形机器人目前主要依赖云端算力,未来还需要在算力方面不断提升,同时让人形机器人具备自我运算和逻辑推理能力,以达到完成人类无法或不愿意完成的工作的目标。

《行动方案》强调,要全方位提高产业智能化水平,围绕工业企业数智化,打造不少于100家面向中小企业330102-00-28-05-02-05 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服务平台;培育不少于100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专业服务商;吸引不少于100家人工智能大模型生态企业在“模速空间”集聚,着力打造一流大模型企业。

目前,国内的人形机器人已陆续开始进入工业制造场景。今年来,“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先后与蔚来、东风柳汽、北京与一汽-大众等车厂达成合作进厂完成装配、检测等工作和高智能化和柔性化的生产线及汽车超级无人工厂的探索;傅利叶智能人形机器人也已进入上汽通用汽车工厂“实习”,开展带电高压零部件安装、高精度操作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