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S1508 据RISC-V International(RISC-V国际协会)官宣数据,2022年该架构芯片出货量突破100亿颗,这当中大半来自中国。华为、中兴、中国移动、阿里巴巴等各方均在布局。

RISC–V指令集架构主要发明者、SiFive共同创办人兼首席架构师Krste Asanović前段时间还预言,到2025年,RISC-V内核数将增至800亿颗。

今年8月的2023 RISC-V中国峰会上,倪光南院士也为其站台。代表企业赛昉科技总结并分享了业界对RISC-V未来发展的展望,即:26年进军汽车座舱,28年可商用核比肩另一架构,29年推出手机SoC,30年与Arm、X86实现三分天下。

值得一提的是在峰会期间,深度数智向RISC-V国际协会交付第一台RISC-V笔记本电脑ROMA(主芯片采用赛昉科技JH-7110处理器), 便是RISC-V向更多领域扩展的里程碑事件。

当前,RISC-V已在物联网领域站稳脚跟,接下来的问题是:在对性能要求更高、生态要求更复杂的场景, RISC-V应用处理器的广泛应用,第一枪在哪打响?

SLS1508 代表企业赛昉科技给出的答案是:工业。

不在芯片圈内,很多人未必了解赛昉科技(StarFive)。这家公司于2018年成立,专注于以RISC-V创新为客户创造价值。成立以来,陆续交付了多款自研的RISC-V CPU IP产品——昉·天枢(Dubhe),以及首款量产的RISC-V 应用处理器——昉·惊鸿-7110(JH-7110),在RISC-V领域有不俗的技术实力和产品交付能力。

作为RISC-V代表企业,为什么赛昉第一枪瞄准工业?RISC-V产品在工业领域目前发展得怎么样了?前景又如何?对比X86及Arm,RISC-V底气何在?

带着上述问题,近日智次方・物联网智库独家专访赛昉科技资深销售总监周杰,获得详尽解答。

国内工业领域X86仍占大半

简而言之,RISC-V是一类芯片架构,与之对应的是X86以及同名公司刚刚IPO的Arm架构。其中X86背靠Wintel体系深度根植于工业为代表的传统行业,相对Arm架构,则占据了95%移动设备的芯片。与两者不同的是,RISC-V采用开源模式,大大降低了芯片开发的门槛,并且RISC-V模块化、可扩展的设计给予参与者极大的创新自由度,因而RISC-V在全球范围内得到青睐。

SLS1508 目前,国内的工业领域芯片中,X86占比超过50%,对应了大半工业操作系统是Windows,这是早年Wintel体系捆绑的结果。工业平板及显控一体等设备中,Arm也在逐渐渗透。

因各类工业场景对芯片需求量很大,且工业场景对芯片制程及性能要求没有消费级高,该领域自然成为RISC-V芯片落地的首选。

时下,RISC-V芯片匹配系统主要是基于Linux的各种发行版,如Debian、Ubuntu、KylinOS、OpenEular等,安卓系统也在谷歌支持的进程中。

作为第一款工业试水产品,赛昉于2022年底量产了RISC-V应用处理器——JH-7110,采28nm工艺,搭载64位四核RISC-V CPU,稳定工作频率达到1.5GHz,在性能、功耗、功能等方面均有不俗表现。